(冰海啸的危害与预防措施)海啸预防和自救
海啸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当海啸来临时,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预防措施来自救?以下为您精心推荐海啸预防措施,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海啸的预防措施。海啸预警
物理基础:海啸预警的物理基础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比海啸快。P波地震,即P波的传播速度约为6 ~
如果能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和海啸传播速度的差异造成的时差来分析地震波数据,快速准确地确定地震参数,并与可能发生海啸的海域预先布置的压力计的记录进行匹配(不仅要有布置在海面上的压力计,还要有放置在海底的压力计),就有可能判断地震是否激发了海啸,海啸有多大。然后根据实测的等深线图、海底地形图和海啸可能袭击的沿海地区的地形特征,模拟计算海啸到达海岸的时间和强度,利用空卫星、遥感和干涉式卫星孔径雷达等技术监测海啸在该海域的传播过程, 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海啸预警信息及时传递给可能遭受海啸袭击的沿海地区的居民,在可能遭受海啸袭击的沿海地区实施相关的防灾减灾措施。 这样,海啸来袭时就有希望挽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避免大量的财产损失。
海啸预警有可靠的物理基础,不仅在理论上成立,在实践中也是可行的,并且已经有了成功的例子。例如,1946年,海啸给了夏威夷"申"(希洛)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于是,1948年在夏威夷成立了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从而有效避免了随后海啸可能造成的损失。如果印度洋沿岸国家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之前就像太平洋沿岸国家一样建立了海啸预警系统,那么苏门答腊-安达曼地震引发的印度洋海啸绝对不会造成如此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上面提到的海啸预警对于"海洋海啸"更有效。不过,对于"近海海啸"(又称"当地海啸")即引发海啸的海底地震距离海岸很近,比如海啸只有几十到几百公里,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海啸的传播速度之差造成的时间差只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所以海啸的预警更难有效。
预警系统:地震会引发海啸,因此海啸的预警信息应由地震监测系统提供。在全球地震多发地区,如太平洋沿岸和印度洋沿岸,应该有完善的地震监测网络。
第二,海啸逃生
1.地震海啸最早的信号是强烈的地面震动,地震波和海啸的到达有时间差,正好有利于人们的防范。如果你感觉到强烈的震动,不要靠近大海和河流的入海口。如果你听到附近发生地震的报道,你应该做好预防海啸的准备,并注意电视和广播新闻。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后几小时到达离震源几千公里远的地方。
2.如果发现潮汐突然异常波动、海平面明显下降或有巨浪袭来,应尽快离开岸边。
3.海啸前海水异常退去时,许多鱼、虾等海洋动物常被留在浅滩,场面十分壮观。这个时候不要去捡鱼,也不要去看热闹。你应该迅速离开海岸,转移到内陆高地。
4.发生海啸时,在海上航行的船只不应返回港口或码头,而应立即驶向深海区,这比海岸更安全。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急救箱,里面应该有足够72小时使用的药品、饮用水和其他必需品。这适用于海啸、地震和所有突发灾难。
海啸自救方法1。保持体温:脱掉湿衣服,尽可能让自己暖和起来。
2.预防中暑:如果出现体温升高、心跳加快、恶心等症状,尽量用衣服搭阴凉、扇风降温。
3.吃掉所有能抓到的鱼和海里的浮游生物。海里的鱼都可以生吃,这是保存体力最终逃生的关键。
4.收集雨水,必要时喝一点海水,但不要喝太多,因为海水中的盐分会使身体脱水更严重。
5.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把你的衣服绑在木杆上,做一面旗子,这样海岸救援队就更容易找到你了。时刻注意过往船只,并呼救。
6.在任何灾难面前,保持对生存的信念是获救的关键。
海啸防护措施(1)海啸前兆
1.地震经常发生在海啸之前。如果你感觉到强烈的震动,不要靠近大海。
2.潮汐异常海啸登陆时,海水往往会明显上涨或下降。如果发现潮汐突然异常波动,海平面明显下降,海面异常后退或有巨浪袭来,大量水泡冒出,应尽快撤离到内陆地势较高的地方。
3、动物不安分动物比人更敏感,当周围的动物异常焦虑时,一定要警惕。
4、通过氢气球次声波可以听到异常噪音"长,长"声音。
(2)应急准备
1.急救箱每个人都要准备一个急救箱,里面要有足够72小时使用的药品、饮用水等必需品。
2.逃到高处的人要撤离到高处,避免跑到低处。
3.远离港口。因为海啸在港湾造成的缺口和颠簸是非常危险的,船主要在海啸到来之前把船开到外海;如果没有时间驶出港湾,大家要疏散停泊在港湾的船只。
4.停留在深海的船只在听到海啸警报后,不要驶回港口,而应立即驶往深海区,那里比海岸更安全。
(3)拯救自己免于溺水
1.紧紧抓住漂浮的物体。如果在海啸中不幸落水,尽量抓住树枝、木板之类的东西保持在水面上漂浮。不要举手,不要挣扎,不要无谓的浪费精力。
2、将目标扩大到其他溺水者,目标相对容易找到。
猜猜你有兴趣:
1.海啸来临时的自救方法和技巧
2.海啸的急救方法有哪些?
3.海啸预防措施
4.海啸来袭时的自救方法和技巧
5.海啸应急措施
版权声明: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